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宫崎骏映画馆::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画馆
搜索
为防止广告注册机泛滥,新注册会员需回复本帖才能在其他版发帖回帖!

【对话宫崎骏活动】火热进行中--让宫老看到来自于你的故事和画作!!

查看: 15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宫崎骏研究书之十、十一章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好友

620

积分

煤炭精

Rank: 2Rank: 2

在线时间
56 小时
威望
0 点
财产
4061 个栗子果
人气
9 ℃
最后登录
2019-4-15
注册时间
2005-11-29
帖子
115
主题
6
精华
2
积分
620
UID
9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1:18: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十、矛盾

    宫崎骏是一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人。即便在大街上与相识的人擦肩而过也不会主动打招呼。明明不认识路,却连停下脚步回头张望都觉得丢脸,宁愿乱走一通也不愿询问别人,于是走到莫名其妙的地方去......
    而身处吉卜力工作室里的宫崎骏,却是一个将自己完全融入集体作业的强力统治者,毫无障碍地向几十号人下达命令,凡事皆管有问必答,将创作过程梳理得井井有条。
    宫崎骏不喜欢意志力薄弱宽以待己和缺乏上进心的人,把他们看得很扁,可是却又忍不住伸以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对工作室里的女性更加是宽宏大量态度亲切。但是,不要因此就把宫崎骏想象成一个温和的人。一旦处于工作状态,宫崎骏又苛刻严格地像只恶魔,无休无息地鞭策所有人拼尽全力完成进度。有一次,他把一名动画师骂得狗血喷头无地自容,就因为那个动画师没有画好一帧画面角落里作为背景的一群飞鸟的姿态。
    虽然宫崎骏的作品带有一份不拘小节、自由洒脱的磊落畅快感,但他对工作室的运营琐事却又极为重视,从厕所问题到节省电费几乎无所不管。他还是个极有计划性的动画导演,为每部充满创造力的动画都制定枯燥无味的详尽计划。如果说作品是理想主义的体现,那么这些琐碎细节便是实现理想的现实基础。理想和现实这对矛盾在宫崎骏那里是两者兼顾的。当作品进度无法赶上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修改自己的脚本或利用已有的创意。为了实现自身,宫崎骏的理想会向现实妥协。
    和宫崎骏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高田熏在文章里描绘了这样的宫崎骏:他是一个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人,伤心落泪、开怀大笑、为梦想破灭而呐喊叫嚷。他有孩子气的一面,天真无邪而又任性率直,所以会把自己的欲望表现在脸上。可是,却又因为有着比别人多一倍的律己,禁欲意志及羞耻心,因此经常想要加以隐藏,使得表现出来的行为显得曲折不可测。在吉卜力工作室里,经验老道的工作人员会偷偷向新进人员传授与宫崎骏的相处之道:“你最好不要全盘相信他今天所说的话,因为,他明天说不定又会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说法。”宫崎骏经常吐露一些破坏性的虚无话语,或者将对方批评得体无完肤。然而怒骂本身并不一定是坚决反对,很可能只是宫崎骏为了要极力压抑自己的情绪或欲望所表现出来的反应过度的攻击行为。
    与宫崎骏经常相处,深知他个性的人在相互摆谈时归纳出一个结论:“宫先生根本就是矛盾的综合体。”
    比如说像动画这样宫崎骏干了一辈子的工作,他的心态就很矛盾。一方面身为工作狂的宫崎骏一旦接手企划案,便会埋头苦干忘我工作,不断将内心里酝酿的梦想世界臻于完善。然而,当他抬起头来打量动画产业,不禁又皱起眉头质问这么多良莠不齐的骗钱作品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自己的工作又有多少意义可言?他没有答案,只能在现实的洪流里费神费力地继续工作,期待有良心的精品在自己手中诞生。
    更加让人觉得矛盾的是从作品里体现出来的宫崎骏的性格秉性。有人说他的性格是彻底的悲观绝望。同为动画导演的押井守还从宫崎骏的作品里看见了残酷无情,仿佛是宫崎骏自己在哈哈大笑:“看啊!人类像垃圾一样。”
    有一位记者就曾为此询问宫崎骏:“《攻壳机动队》的导演押井守说你的梦想就是‘毁灭日本’,你的故事总是充满血腥。”宫崎骏听后哈哈大笑着回答:“我哪里想要毁灭日本,我只是预测日本终将被毁灭。”“的确,我的想法很悲观,但我这个人通常的状态是非常积极的。”
    在宫崎骏那里,悲观和积极两者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或者说他的性格就是悲观但不绝望。宫崎骏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他休息的方式就是暂时抛开手上正在忙的工作,而去进行另一项工作。他这与生俱来的旺盛活力和行动力是绝不会甘心于黑暗绝望的束缚。他曾描述自己说:“虽然我尽说些悲观的论调,但我其实是一个纵使明白地球即将毁灭也会活得开朗又快活的人。”宫崎骏这一生都在与他从小内心就有的虚无否定相抗争,他狂热工作的动机之一或许就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是一个错误。宫崎骏不会轻言希望,而是用行动贯彻到底。看不到希望?走下去就是了。“与其被宣告人类终将灭亡,我宁愿追着眼前令人怦然心动的女孩子跑。”
    比较有意思的是,宫崎骏在悼念日本动画开创者手冢治虫时,就曾批评手冢的一些作品“散发着廉价的厌世色彩,悲观得令我倒足胃口。”到头来宫崎骏自己的作品也被别人认定为悲观厌世,想来他应该会对此感慨万千吧。
    宫崎骏一向厌恶权威主义和趋炎附势思想。他在自己作品里就鼓励着孩子们挣脱社会潮流的束缚,要走出自己的路;他还告诉他们不要被政府的宣传所控制,而是依据自己的思想和良心来判断。权威说的话和下的命令并不一定正确。只不过宫崎骏反权威反到最后,突然发现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权威,也不得不板起脸来说教。而他在吉卜力工作室里的地位就是一个寡头统治的无上权威者,作品的走向完全由身为导演的他一人操控,其他人的才华都在繁琐的分派工作中被他逼着榨干了。当然,恐怕也只有这种独裁的工作方式才能将宫崎骏个人的灵感和内心触动完整无遗地呈现在动画作品里。
    由于他的个人经历,宫崎骏的国家主义信仰并不深厚,他针对日本的:言:论:也多以批评为主。甚至在《幽灵公主》的访谈里,他还说:“我对作为国家的日本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大概是作为森林岛屿居民的日本,也就是日本文化里接近自然风土的那一部分。不过,在高田熏的描述里也存在另一个与之矛盾的宫崎骏:“一旦出国,他会视日本的荣辱为己任,因而一再提醒同行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宫崎骏批评日本并不是他厌恶日本,而是因为他还在乎日本,所以他才会不厌其烦地指正他认为存在谬误的地方。虽然宫崎骏自诩为一个“认为国家再糟也不会拖累我的人”,但他仍然挂心于这个国家的未来,仍然希望它能变好变优秀,虽然在他悲观的想象中日本已然毁灭。
    宫崎骏颇好于研究战争和描绘武器,这在他的作品里就有所体现,这是他从小养成的爱好。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世界上大部分的男人都对或曾经对军事感兴趣,从小接触过军机制造的宫崎骏也不例外。只不过,宫崎骏对军事的态度是相当复杂矛盾的。一方面,武器本身的美感(尤其是飞行器)吸引着宫崎骏的眼光,而战史中矛盾冲突的激烈震撼也很对他的胃口。另一方面,从小就经历过的战争的毁灭与残忍令他对战争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在作品里他同样流露出对军队的反感。所以他既反对战争,又对军事保有一贯的兴趣。有人就曾问宫崎骏:“你喜欢战争吗?”宫崎骏则反问道:“你认为研究艾滋病的人喜欢艾滋病吗?”这就是宫崎骏对战争的看法。
    有一个观点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争斗,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争斗是无法避免的,甚至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据此他们认定《幽灵公主》里的“活下去”是宫崎骏体察到世界根本的无可奈何的结论。可以肯定的是,宫崎骏知道这世界上是有矛盾激化、必须要争斗的情况,比如说漫画《风之谷》里,娜乌西卡就不是那种把另一半脸也凑过去让别人打的人,单纯的说理无济于事,面对威胁她绝对会抗争到底。不仅如此,在战场上的娜乌西卡为了活下去也不得不杀人;而在漫画的最后,娜乌西卡烧掉陵墓的同时同样也不得不一起毁掉那些卵里的原种人类,这是无法避免的结果。
    但是,争斗并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基本规则。虽然生态系统是以吃和被吃的食物链关系作为存在基础,但生态系统仍旧是各种各样的生物共生共存的包容体系。竞争也只是自然界的各种关系里的一类而已。就人类来说,争斗也并非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与他人分享成果,甚至分工合作,这实际存在的情况,恰恰就是人类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和平共存原则。争斗就其成本而言其实是最差的矛盾解决方法,人类应想尽办法尽可能避免无谓的竞争和争斗。
    争斗与包容可以理解为同时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处世原则,前者是将风切裂,而后者是乘风翱翔。娜乌西卡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实践了后者。
    这也是宫崎骏在电影里让阿希达卡坚持到底的原则。宫崎骏是绝对不会得出无可奈何然后缴械投降的结论的,只要有可能他都会去追求心目中最理想的结果。实践包容共存的理念要比等着去死或者怨天忧人重要得多,而这正是他认定的深陷矛盾漩涡中的人类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一点宫崎骏应该是无法否定的,那就是人类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必然会从自然中获取资源,无论是达达拉人还是虾夷人都会砍伐树木修屋造物。在漫画《风之谷》里,宫崎骏透过森林人说:“在这个世界,吃和被吃是同一回事,因为整个森林就是同一个生命个体。”显然,宫崎骏是理解吃和被吃的食物链关系的,并且把杀生当成不得不做的事情接受。但是在他看来,现代人却连这种“别无选择”的悲悯感都丧失掉了。而且,狩猎采集民族在巨大的食物链和生命循环体系中生存,也看到自己的存在,与他们相比现代人的精神面更加匮乏。
    虾夷人与达达拉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自然的尊敬,他们以他们的方式理解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自然的宏伟可怕之处,虾夷人也在与自然的长年交流中形成了相互适应、适宜于自然万物生息的生活方式。这就与傲慢自大只求经济发展和人类自身无限膨胀,无止境地索取资源的现代思维形成鲜明对照。宫崎骏否定的对象不是人类的存在,而是人类“靠剥夺其他生物的性命,无限制追求财富的贪婪欲望。”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的确还会持续下去,但如果一代又一代的人类背负着矛盾,不断去寻找和实行人与自然的共存之道的话,说不定就能再次创造出与自然万物相互包容相互适应的生存方式。
    至于“彻底否定人类”,这是对宫崎骏的先入为主的误解。他不是基于自身信仰与理想否定人类,而是认为人类会因为自己的愚行短见而“被毁灭”。人类文明是要创造只对人类有益的环境来消除人类的痛苦,而自然则会以自身的规律运行不悖,这样就必然会有违背人类意愿的情况发生。宫崎骏的观点是将“残酷”和“痛苦”当做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来接受,而不是对自然的无谓对抗。他显然会对人类徒劳无益的做法予以质疑和否定。这样的质疑和否定不仅不是“否定人类”,甚至可以说,正因为他还关心人类,所以才会对人类自以为是的做法加以指责。
    宫崎骏自己就否定过“否定人类”的自然爱好者:“......不晓得为什么,他们往往会变成讨厌人类的离群索居分子。因为他们只会一味站在否定人类社会的那一边。我爱大自然,更喜欢描绘人类世界中的魅力人物。”宫崎骏笔下描绘的同样是拥有七情六欲的人物,帕兹手中的金币最后还是会放进打着补丁的口袋里。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宫崎骏仍然让帕兹为了救人而舍弃掉自己过去的生活。有血有肉的现实人物就必然滋生欲望,而正是因为自身欲望的重要,才使得自我牺牲的行为显得高贵而富有魅力。宫崎骏理解生存于现实世界的需要,但他同时又不局限于现实,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追求理想。宫崎骏称自己为一个“抱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对宫崎骏而言,他的父亲大概就是人类愚蠢和贪婪的典型,一个十足的自私自利的现实主义者。宫崎骏也许曾经形成过偏激绝对的思想,但我觉得当他产生“原来我与父亲没什么不同”时,那种思想就已经被他自己清扫得荡然无存了,而他也能够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被他鄙视的人群。而且,宫崎骏最终恍然意识到这样一点:“我觉得自己跟父亲很像。那种杂乱无章的处世风格,与矛盾和平共处的态度,我都继承了下来。”
    宫崎骏的父亲当年对电影充满热情,所以他在宫崎骏小的时候就常常带着他一起去看电影。如果宫崎骏回忆起自己热爱动画电影的起点,他应该还是会感激自己的父亲。
    宫崎骏遗憾于自己从未曾和父亲认真地讨论过事情。他把这份遗憾投射到自己的作品中,投射到那些反面角色身上。那些坏人受到净化,他们好的一面经过争斗逐渐占据主动而变成好人。这大概就是宫崎骏想对自己父亲所说的话。
    说到父亲,宫崎骏自己也是一位充满遗憾的父亲。一个工作过度的工作狂肯定不会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宫崎吾朗就把宫崎骏描述为一个“100分的导演,0分的父亲。”身为动画监督的宫崎骏连宫崎吾郎的绘画天赋都不曾发现,可见他对自己的儿子有多么不了解。如果说宫崎骏这辈子犯了什么错的话,他肯定会愧疚于变成一个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家庭的不合格的父亲。
   在宫崎吾朗的第一部动画《格德战记》的放映中途,宫崎骏铁青着脸走出放映厅喘口气。在儿子的电影里,他看到了许多自己作品的气息,感觉就像是坐在审判席上一样。宫崎骏说,在儿子小的时候,由于自己忙于动画制作,基本没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所以宫崎吾朗一直把宫崎骏的动画看作是自己父亲的化身。
   “他还不够成熟”,宫崎骏看完电影评价道:“只有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投入其中才能推动监督这份工作。”
    宫崎骏的作品完美体现了这句话的含义。他作品里的矛盾冲突正是宫崎骏自己所经历的内心矛盾冲突的延续再现。然而,即便再激烈冲突跌宕起伏,他的故事世界总能以平衡圆满的方式融为一体。
    作为这个充满矛盾的现实世界的一员,人类本身就是矛盾的聚合体,纠葛烦恼与人类相生相随。我觉得人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关系中寻求最适宜的平衡点。
    高田熏这样描绘了即将步入晚年的宫崎骏:“最近宫先生在与我见面时,都会述说庭院的池塘里跑来了一只牛蛙,或是他造访全生园时的情景,神情沉静悠闲得就好像是在写随笔似的。”
    现实世界里的宫崎骏大概也已经风轻云淡了。

6

主题

0

好友

620

积分

煤炭精

Rank: 2Rank: 2

在线时间
56 小时
威望
0 点
财产
4061 个栗子果
人气
9 ℃
最后登录
2019-4-15
注册时间
2005-11-29
帖子
115
主题
6
精华
2
积分
620
UID
981
沙发
发表于 2011-8-12 21:19: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anqin123 于 2011-8-12 21:35 编辑

                                       十一、逝

    宫崎骏初次造访江户东京建筑园,正值暮色将至的傍晚时分。在即将关门、人烟稀少的夕阳余晖中,宫崎骏远眺整条街,心里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有他双手曾经碰触过的回忆。一种非常令人怀念的感觉,犹如遇见了早已遗忘的童年时光。
    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要说儿时的记忆总是跟空袭后的断垣残壁分不开。然而,在他的记忆深处,却还留有充满人味的房子,他只要想象窗内的景致,或是想象着窗内曾有的故事旧情,心里就会感到温暖。原来那些早已遗忘的东西都还留在心中不曾被时光泯灭。
    宫崎骏回忆起自己在小学一年级时,曾经因为一本书的插画——少年走在平凡无奇的街道上——而感受到令人心痛的强烈乡愁。
    “小时候,行动范围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渐渐扩大,等到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来到陌生的街角,顷刻间,莫名的不安和对家的依恋便同时涌上心头,那种感觉现在又回来了。我的心情突然变得非常平和,会有一股冲动,恨不得向每位与我擦肩而过的人打招呼。”
    “所以我想,”宫崎骏说“熟悉的感觉应该不是长大成人之后才获得的感受,而是当我们存在时就有的感觉。它是构成我们人类的元素之一。”
    “存在着,失去着,这是生命的真谛。所以人类产生怀旧情绪是最自然不过的。”
    人来人往,到站出站,一片片似曾相识的风景恍恍而过,时间就这样如水般静静流逝着。
    当年那个下到河里帮女孩子捡鞋的少年如今也已无法挽回地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步入晚年的宫崎骏心态平和地观察着世界,泰然自若地走着自己的路,制作自己的电影。
    “世界不断循环,最终回归于它开始的地方。但同时它又是无限的。处于世界中的人们也不断地变化着。我不认为一个人能够知道世上的一切事物。”
    “可惜人类就是有这个毛病,” 宫崎骏自我嘲讽说:“总爱思考比下一代更久远以后的事情。想太久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依我看,不如去为小孩子伤伤脑筋。像这样做电影给他们打气。”
    进入21世纪,宫崎骏的电影少了一份激烈冲突,却多了一份澄明宁静,一种老年人回归童真的谛悟。
    在宫崎骏看来,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作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的。处在不识字、不抽象思考的年代里,孩子们更能瞬间把握,并因而发现更多事物的本质和不可思议之处。而大人们却总是做着揠苗助长的事情,把沉重的课业包袱强加到孩子们身上。
   不仅如此,宫崎骏还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泛滥的社会里。成年人追求不断的娱乐,以填补心灵的空虚。这同时反映在孩童身上。过剩的娱乐,使他们的知觉淡化了,天赋的创造力减退了。我们的电影创作,就是要刺激那麻木了的知觉,唤醒那沉睡了的创造力。”
    “给小孩子做电影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不知为何小孩子单凭直觉就能深刻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它给人带来的焦虑感。经济危机、环境问题、人口膨胀、恐怖主义以及战争,21世纪的种种矛盾不断显现,孩子们会以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感受到这些问题,并因而惶恐不安和对未来不抱希望。”宫崎骏认为自己应该制作能解答那些疑问的东西才行。
    宫崎骏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知道他们有能力自己找到答案。宫崎骏不会告诉孩子们摆脱危机的方法,而是让他们明白自己有挣脱困境的潜力。
    战争也好,灾难也好,该来的终归会来,这是无法避免必须面对的事。但如果一位18岁的女孩因此就畏手畏脚、怕这怕那,像一个90岁的老婆婆一样躲在帽子店里过活,那宫崎骏就会鼓励她改变心态,勇敢地走出去,面对世界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希望能通过影片,让大家都能鼓起勇气看到希望,未来的世界仍然是美好的,值得我们继续生存和探索。”
    虽然今天的生活方式使得很多传统价值观被丢弃掉,但宫崎骏觉得那些价值观仍然存在于孩子们的心中,所以他还要深入到孩子们的思想里去触及到它们。
    “我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和‘一切向钱看’的经济价值不同的宝物。”宫崎骏坚信,即使社会再怎么物欲横流,这宝物也一定存在于孩子们单纯的心里。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当宫崎骏回顾自己多年前创作的《天空之城》,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创造了一个生物的原型:“人类制作机械的目的,无非是把它们当作手脚的替代工具,可是,机械对于自己却有着牺牲奉献的无限期许。就生物来看,这虽然是极其单纯的想法,但却是生物生生不息的原始动力。”
    “人类心中最圣洁的东西,诸如奉献、自我牺牲等等,并非由复杂之物衍生而来的,而是世上万物中最接近原型的那个部分,即使平凡如一颗小石头,也都拥有这样的特质。”宫崎骏非常肯定地说:“这些特质其实就包含在这个世界的构成元素当中。”
    如果说生存是种获得和索取的话,那么死亡就是生命的付出和给予。 生最终会死,死复又滋养生,轮回不已,生生不息。天空之城庭园里那些倒卧于参天巨树之下的机器人,在它们漫长的岁月中想必是最终领悟到了死亡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所以安然而逝,身躯化作苗床滋养青草,回归于自然轮回之中。
    虽然宫崎骏当初在制作《天空之城》时,只是要创作一部痛快淋漓的少年冒险故事,但伴随故事的发展,他内心深处对纯真朴质的向往之情也不禁汇入其中,使得整部电影散发出纯粹圣洁的强烈气息。
    在电影的末尾,冉冉升起的天空之城渐行渐高,慢慢远逝,一股强烈的依恋别愁油然而生。然而,天空之城终究是存在的,就在那尘凡无法企及的地方,静静飞翔,相伴相随。  
    时间总是一秒钟一秒钟无可避免地逝去着。在现在这一瞬间,获得着未来,付出着过去。孩子也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告别那个神秘的国度,松开那只名叫眷恋的手,无法回头地与童年告别。然而,长大成人并非坏事,因为只有长大成人之后,才能拥有实现梦想的足够力量。
    长大成人之后的宫崎骏虽然有许多烦恼,但也尽量实现了自己童年的梦想。
    而老年宫崎骏则过着相当平静的生活。他不怎么看电影电视,所以可以不让别人的作品在他的生活中留下影子。“我对那不感兴趣,我宁愿散散步,看看风景。”
    宫崎骏早上来到工作室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没有人的昏暗换衣间道早安。“啊,是跟家里人(道早安),”宫崎骏若无其事地说:“虽然我不知道是谁,不过肯定有的。”
    虽然宫崎骏的工作量只有壮年时的五分之一,但因体力不支,待审的画稿还是在架子上堆积起来。伏案作画的时间不及以前的三分之一,他使用的铅笔也由HB换成更柔软的5B,毕竟握力不足了。
    “就好比水面上激起的波纹,随着不断扩散会渐渐变弱,虽然它还是刚才激起的波纹,不过已经和刚产生时的强力波纹不同了——我大概是这么理解生命的。”也许在筋骨酸痛之余,老年宫崎骏还会苦笑着回想起他以前说过的话。
    有一天,宫崎骏在工作室接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一位多年共事过的老伙伴去世了。“我原以为他会走在我后面.......”宫崎骏摇摇头喃喃而语。傍晚时分,他登上吉卜力工作室的屋顶休息,夕阳的霞光映红他的脸庞,宫崎骏不禁感慨道:“人死了就见不到这么美丽的夕阳了......”在这一刻,或许宫崎骏也想起了工作到死的老搭档近藤喜文。干这一行,不损耗自己的生命根本不可能。
    为了缓解疲劳,宫崎骏开始每周接受按摩治疗。在按摩时躺身向下,脸埋进枕头里,不禁软弱起来的宫崎骏口中念叨起一个人来:“总觉得......能再见面。真想再见到妈妈最可爱时候的模样呀。”
    1984年宫崎骏正忙于拍摄《风之谷》,他突然接到母亲病亡的电话。据说,从不在人前掉泪的他面对母亲的遗体失声痛哭,身体止不住得发颤。
    宫崎骏一定还回想得起病床上的母亲,念叨着“人类无可救药”的母亲,健健康康的美丽母亲,养育儿子们而奔忙的母亲,当然还有人生之初的夜晚里那个冷酷无情的母亲。 伴随着许许多多母亲形象的,是宫崎骏自己的一生。
    我相信曾经认为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的宫崎骏,最终还是会心满意足于自己的人生,因为有这么多孩子是通过他的动画学会感受世间的美好与温暖。
    在《悬崖上的金鱼姬》里,波妞想方设法逗得那个婴儿破涕为笑,这是波妞性格成长的重要标志,同时宫崎骏也是在传达这样的讯息:“我想对那些觉得自己不应该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说,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太好了。”
    在《千与千寻》的开篇,千寻还是一个如此脆弱的小女孩,而到了结尾,她已经充满生气的面对整个世界。这是宫崎骏对孩子们的祝福,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比起无脸男大闹或者和汤婆婆电光交战,对孩子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坐上电车展开那充满期待的旅程。”
    那电车破浪而行,掠过一站站停台,披着海天的光彩,渐渐驶入黑暗。



(wanqin123: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包括《出发点》一书,思考整合而成。十一段篇章如同十一块拼图,我希望能将我所理解的宫崎骏完整地呈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画馆

Archiver|手机版|宫崎骏映画馆    

GMT+8, 2024-4-24 17:44 , Processed in 0.03974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